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安全配资炒股,部分高校研究生宿舍相对紧张甚至已经不够住。
9月11日,“湖南某高校18人同住霉菌宿舍”冲上热搜。多名学生投诉该校宿舍环境。对此,校方作出回应:网传的18人间宿舍其实是6人一间。目前已收到住宿方面的投诉,部分学生称不符合理想住宿条件。根据媒体报道,学校宣传部周老师称,因为扩招,今年的宿舍情况确实很紧张,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该校2025级本科生扩招了600人,博士生扩招了400多人,硕士层面扩招力度不大,但因整体扩招,所以宿舍不够用。
最近几年,研究生无校内宿舍的新闻并不少见。由于持续扩大的招生规模,大学的宿舍床位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研究生扩招与有限住宿资源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万人,在学研究生409.5万人,毕业生108.4万人。以2017年研究生招生数据(80.61万人)作为基数来看,7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增幅达到68.3%。随着研究生群体的壮大,很多学校的校内宿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清华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提到,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
展开剩余8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全日制定向就业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未提供住宿。
中国人民大学则是全日制学生有住宿,而非全日制学生则无此安排。
北京林业大学的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同样不设住宿。
在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住宿将根据三个校区的床位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住宿安排。
上海交通大学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同样不享受住宿。同时,华南农业大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均不提供住宿。
吉林大学、贵州大学等多所院校亦明确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无法享受校内住宿服务。
此外,包括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生宿舍近几年也出现了因学校宿舍资源紧张,需要新生拼手速“抢”宿舍床位的情况。
经济压力显著增加,求学成本大幅攀升
不再提供宿舍直接增加了研究生的求学成本。
校内宿舍费用通常遵循 “低成本保障” 原则,以国内一线城市高校为例,校内宿舍年均费用多在 1000-1800 元,部分二线城市甚至低于 1000 元,且水电、物业等费用多有补贴;但校外租房需完全承担市场价格,若选择学校周边(通勤便利)的房源,一线城市单月租金普遍在 2500-5000 元(单间或合租次卧),二线城市也需 1500-3000 元。
以上海高校为例,学校宿舍年费用通常在1000-1500元之间,而校外租房仅单月租金就可能高达2000-3000元,相差数十倍。
“我算了一笔账,校外租房三年下来至少要多花6-7万元,这还不包括水电燃气和通勤费用。”一名考取上海某高校金融专硕的学生表示。
除了经济负担,寻找合适房源也耗费了大量本应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时间精力。许多学生不得不提前数月开始寻找租房,甚至尚未入学就已背上租金压力。
此外,分散居住还导致研究生群体归属感降低,同学间交流机会减少,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下降,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氛围。
同时,宿舍政策变化带来的更深层问题,是可能加剧的教育不公平。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欠佳的学生来说,住宿成本可能成为他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无形门槛”。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经济原因无法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路径,或者被迫放弃深造机会。有学者警告,如果高校不能配套完善的资助体系,这种基于经济条件的筛选机制可能会损害教育公平原则。
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均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获得的项目资助通常较少,但面临的住宿成本却与高补助的理工科学生相同,这实际上造成了不同学科间的不平等。
缓解住宿紧张,高校在行动
面对这一趋势,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北京大学承诺“协助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专硕学生申请社会化学生公寓”;同济大学则为全日制专硕学生提供了社会化租赁公寓,并给予每月800元的租金补贴。
今年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官网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内蒙古大学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批复显示,按照国家规定的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测算,内蒙古大学学生宿舍(公寓)用房尚有建筑面积缺口约4.2万平方米。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学校计划总投资1.88亿元,新建学生公寓楼。
同样为缓解校内宿舍用房紧缺状况,今年2月,贵州大学研究生公寓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分别在西校区二食堂东南侧、东校区8号学生公寓南侧各修建一栋研究生公寓,建成投用后将为该校1666名学生提供529间研究生公寓,计划工期半年,确保2025级新生秋季入学后可正常学习生活。8月27日,公寓项目正式建成投用,首批研究生、博士生顺利入住。
今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D区学生宿舍项目建设工程两幢学生宿舍楼主体结构顺利结顶,总投资2.236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2800余张床位;3月,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新建学生宿舍项目协调推进会召开,该工程将建设8栋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12.3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9088个;大连海洋大学大黑石校区大学生公寓A区建设项目已于8月竣工交付,由3栋大学生公寓、1栋设备用房组成,新建学生宿舍529间,新增床位2200余个,住宿房间全部改为4人间。浙江省教育厅还宣布2025年将聚焦改善省内高校住宿条件、增加学生床位,继续推进学生宿舍提升行动,累计新增学生床位2.2万个;
学校自建新楼外,高校宿舍社会化可能成为新趋势。上海市政协委员赵玲透露,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专门下发通知,摸底统计分析各高校通过购置闲置房地产作为学生宿舍的总体需求情况。2024年上海已有高校利用相关政策获得财政支持,通过整体回购校外租赁宿舍的方式,缓解了学生宿舍紧张的问题。
今年2月,湖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湖北大学阳逻校区购置存量商品房用于学生住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显示,湖北大学阳逻校区将购置存量商品房352套用于学生住宿,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新增学生住宿床位2800个,项目估算投资近2亿。
除了新建和购入闲置房做宿舍,不少高校对老宿舍进行修缮翻新,新增床位的同时提高学生居住的舒适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宿舍楼,是学校现存建设年份最久的宿舍楼群。2024年宿舍大改造,新增1198张床位,墙面粉刷,床桌柜换新,增加了暖气片、工业除湿机……旧貌焕新颜。
为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提升宿舍功能性与安全性,江南大学计划投入1.59亿元用于部分学生宿舍整体修缮改造,修缮改造总建筑面积68204平方米,共计将改造学生宿舍约1287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姜耀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解决研究生住宿问题需要汇聚多方智慧和采取多元化策略。他建议高校可以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拓展校外住宿资源;与企业合作,提供经济型住宿选择;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住宿信息和便利服务。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高校解决研究生住宿问题,可以多方面创新,多条腿走路。在发挥传统高校宿舍作用的同时,让社会力量来补充。其中,要给学生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比如有的研究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而且不愿意跟别人合住,那就可以去租房子住。“有些研究生不愿意跟别人住一起,就在外边租房住,学校里的宿舍床位就浪费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自己选。”
目前来看,研究生教育正在从精英走向大众化,学历通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多所高校不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的政策,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高校应当完善资助体系,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则应参与资源供给。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每一位有志于深造的学子不因住宿问题而失去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软科、第一财经、各高校网站等,由“河南高教”综合整理。
河南高教融媒体矩阵
更多平台点击直达↓↓↓
发布于:河南省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