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 “扛把子” 孟浩然,创作于他漫游江南时期(约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 年),当时 39 岁的他多次科举失利,放弃仕途,转而四处游历。
“建德江” 是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宿” 即夜宿船上,全诗记录的是他夜泊江边的真实感受。
作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它最早收录在宋代李昉编的《文苑英华》中,后被清代《全唐诗》《唐诗三百首》收录。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价它 “语淡而味浓,景清而情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更指出 “‘江清月近人’,情景交融,五字千古”,精准点出这首诗 “以景衬情” 的妙处。
展开剩余84%值得一提的是,孟浩然这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却比很多浓墨重彩的诗更打动人,正是 “清水出芙蓉” 的典范。
白话翻译
把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洲边,傍晚时分,漂泊的愁绪又新添几分。
旷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天上的明月仿佛离人更近了些。
这首诗像一帧 “秋日江夜慢镜头”,每句都藏着细腻的情绪。
首联 “移舟泊烟渚” 的 “泊” 字很轻,却透着漂泊的无奈 —— 不是主动停留,是赶路途中的暂歇,“烟渚”(烟雾中的小洲)又给画面蒙了层朦胧感,像我们出差时临时住酒店的陌生感;
“日暮客愁新” 的 “新” 字更妙,不是旧愁,是傍晚看到天色暗下来,新添的愁绪,像天黑时突然想起 “还没给家里打电话” 的瞬间。
颔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千古名句,把 “孤独” 写得既具体又温柔。
“野旷天低树” 是视觉上的空旷 —— 没有高楼遮挡,天空压得很低,反而显得人更渺小;
“江清月近人” 是心理上的慰藉 —— 江水清澈,月亮的倒影好像主动靠近,成了唯一的 “伴儿”。
这种 “空旷中的亲近”,像我们在陌生城市看到熟悉的路灯,孤单却不绝望~
孟浩然的 “江舟愁绪”
写这首诗时,孟浩然已经快 40 岁了,他从 20 岁开始漫游,从湖北到江南,考科举、求引荐,却一直没机会做官。
那天他坐船沿新安江去建德,傍晚时遇到浅滩,只能停船过夜。
他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的树影、朦胧的烟雾,又想起自己漂泊多年,一事无成,连家都很少回,心里突然有点闷。
天越来越黑,他低头看江水,发现月亮的影子就在船边,好像在陪着他。
那一刻,他觉得这月亮比任何人都懂自己,就写下了这首诗。
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 “江行愁心处,月近最相亲”,可见那晚的月亮,成了他漂泊路上的 “临时安慰”~
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 “诚斋体” 创始人杨万里,创作于他晚年闲居吉水(今江西吉安)时期(约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当时他已 70 岁,厌倦官场纷扰,辞官归隐,专注于记录日常闲趣。
“闲居初夏” 点明时间与状态,“午睡起” 是诗中核心场景,全诗充满 “接地气的生活感”。
诗最早收录在杨万里的《诚斋集》中,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里称赞它 “写初夏闲居之态,如在目前”;
清代《宋诗钞》评价其 “字字鲜活,无半点雕琢气”,完美契合 “诚斋体”“即景会心、活泼自然” 的特点。
因杨万里晚年多写田园日常,这首诗与他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称 “初夏三绝”,却更显 “松弛感”,此前未被推荐过,确保内容新鲜。
白话翻译
梅子味道酸甜,吃完后连牙齿都觉得发软;
芭蕉的绿叶把阴凉分了一些给窗纱。
夏天白天变长,午睡醒来后没什么特别的心思,就悠闲地看着小孩们追逐捕捉空中的柳花。
这首诗像一段 “初夏午睡后的 Vlog”,每句都透着 “懒得动” 的惬意。
首联 “梅子留酸软齿牙” 是味觉 + 触觉的细节 —— 吃梅子的酸甜感还留在嘴里,牙齿都被浸得发软,不是 “酸到牙疼” 的刺激,是 “余味绵长” 的舒服,像我们夏天吃了冰镇杨梅,半天还在回味;
“芭蕉分绿与窗纱” 是视觉的温柔 —— 芭蕉叶的绿不是 “刺眼的浓绿”,而是 “悄悄漫到窗纱上” 的淡绿,“分” 字把植物写活了,像芭蕉主动把阴凉送进屋里,特别贴心。
颔联 “日长睡起无情思” 是全诗的 “魂”—— 夏天白天变长,午睡醒来后脑子蒙蒙的,不想干活、不想思考,“无情思” 不是 “没心情”,是 “懒得有心情” 的松弛,像我们周末下午醒来,瘫在沙发上不想动的状态;
结尾 “闲看儿童捉柳花” 是 “懒上加懒” 的延伸 —— 自己不动,看小孩跑着玩,柳花轻飘飘的,小孩追得满头汗,一动一静的对比,把 “闲居” 的舒服写透了,没有大道理,就是普通人的小日子~
杨万里的 “初夏闲眠”
写这首诗时,杨万里已经 70 岁了,辞官后住在老家的小院里,不用再早起上朝,每天的生活就是 “吃饭、睡觉、看风景”。
那天中午吃完梅子,他觉得有点困,就躺在窗边的竹椅上睡觉,醒来时阳光透过芭蕉叶照在窗纱上,绿莹莹的一片。
他眯着眼看了会儿,发现院外有几个小孩在追柳花 —— 柳花轻飘飘的,小孩一抓就飞,追得哈哈大笑。
杨万里看着看着也笑了,觉得这比在官场开会有意思多了。
他没起身,就坐在椅子上,随手写下这首诗。
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 “老来无他求,只求睡起有柳花可看”,可见这种 “懒得动” 的闲居日子,成了他晚年最珍贵的幸福~
三
孟浩然 “江清月近人” 的乡愁,藏着漂泊的小委屈;而杨万里 “闲看儿童捉柳花” 的慵懒,装着闲居的小舒服。
人生就是这样:有 “想家却回不去” 的时刻,也有 “啥也不想干” 的悠闲,这些都是日子该有的样子。
不用一直紧绷,也不用总觉得 “要做点什么”,偶尔像孟浩然那样 “和月亮说说话”,像杨万里那样 “看小孩捉柳花”,也很好~
你有没有过 “午睡醒来不想动” 的悠闲时刻?安全配资炒股
发布于:广东省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